随着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广泛大量使用,造成畜、禽、鱼类农药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原因,是由于农药污染[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了水源[水源是水的来源和存在形式地域总称。]和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或是畜、禽误入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区吃了拌过药的种子或作物苗、青草。所以,防止[防止,防备制止。]畜、禽、鱼类的农药中毒的方法介绍如下:
(1)把农药、毒饵、毒谷和拌过药的种子存放保管好,防止畜、禽啄食、舔食,更不可将播剩的拌药种子当饲料。盛放农药的容器不得用于存放饲料。
(2)防止农药污染水源。被农药污染的水,不得随意倾倒或任其流入水源;施药稻田的水不得溢流至水源,以免禽、畜误饮和鱼类中毒。
(3)防止畜、禽进入施药农田觅食、饮水。从施药农田采割新鲜饲料,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
(4)禁止滥用、乱用农药给畜、禽治病。兽用农药要按照药物使用范围、应用剂量,严格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