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滑走细菌病,由柱形屈桡杆菌感染鱼体体表引起的。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真鲷[真鲷(Pagrus major),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中发现有的真鲷头部、吻端糜烂、吻端至鳃盖部位充血、身体躯干后方特别是靠近尾柄附近的地方有白浊[白浊,又称尿精,系指在排尿后或排尿时从尿道口滴出白色浊物,可伴小便涩痛的一种病证。]现象,肿胀又竖鳞,继而尾鳍腐烂。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是:在夏季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时,应立即投喂抗菌剂[抗菌剂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该病的治疗效果最好是发病初期,所以及早发现是十分重要的。
此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有密切关系,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疏些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期间采取人工定期拉疏鱼的养殖密度,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防治真鳃此病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