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定时投饵[ ...]: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以裙带菜[裙带菜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海带、石莼为较佳饵料,其次是马尾藻、鼠尾藻[鼠尾藻,学名Sargassum thunbergii,隶属于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投喂时间和投喂量根据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水温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每7天左右投饵一次,并注意清除[清除,词语,记载于汉语词语紫癜之中,其意是全部去掉、打扫干净的意思。]粪便、杂质和残饵。结合投饵及时拣出死贝。
6月中、下旬以后,自然水温升至20℃以上,鲍喜食的海带、裙带菜已不多见。此时可投喂刺松藻[刺松藻(Codium fragile),亦称“海松”、“鼠尾巴”。]。试验证明,在19.4~16.2℃的范围内,鲍平均每天的摄食量占其体重的18.6%,略高于同温度下对海带的摄食量(海带在20℃下是17.6%)。刺松藻是一种大型绿藻,生于潮间带,数量多,易采集。特别是这种藻的生长旺季是夏、秋季,恰好解决了海带、裙带菜消失之后,鲍缺少饵料的困难。
⒉消除敌害:要经常清除污泥,疏通水流,特别应注意清除杂贝、杂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清除方法可用人工摘除、高压水*冲刷,及时更换养成器等。
⒊适时疏散密度:随着鲍的生长,适时疏苗,助苗快长。鲍体长1~2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时,每筒可放养200~300个,体长3~4厘米,每筒只养80~100个,4厘米以上每筒只养60个左右。
⒋调节水层[水层是指自然水域的水依深度形成的层次。]:鲍的养成水层一般3~4米,网笼较筒养的水层要稍深些,低温季节也可稍深些。
⒌安全生产:要经常检查浮架、吊绳、浮球是否安全,发现掉浮子、掉坠石、缠绳等现象要及时解决,特别台风季节更应注意。冬季操作鲍要尽量不离开水。
筏式养鲍管理方便,不受底质限制。缺点是成本高,养殖周期长,饵料来源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