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乌头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鱼和尖头

[尖头,读音为jiān tóu,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尖锐的端部。]

鱼长势不错,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白对虾混养罗非鱼的模式碰壁?他抓住先机,重新搭配了这两条鱼

成功率

[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

也较高。”家住广东省**市埠场镇秋园村的黄亩高兴地告诉记者。曾经从事运输行业的黄亩已经拥有8年的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经验,在当地拥有7口池塘,养殖水面接近70亩。黄亩说:“我开始养过鱼,后来转养虾,第一年养虾就赚了十几万元,再后来虾病害严重不好养,就改为鱼虾

[yú xiā 鱼虾 亦作“ 鱼鰕 ”。]

混养模式。”据他介绍,一直以来当地人鱼虾混养都是选用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

进行搭配,他也不例外。但是随着近年来罗非鱼价格低迷,加之链球菌病和寒潮等因素造成的非人为减产情况比较突出,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也越来越低,黄亩觉得这种搭配模式缺乏盈利空间。于是他今年就思考用其他价值较高的鱼类替换罗非鱼这一搭配品种,改变模式提高收益。

经过仔细筛选,黄亩选中了在当地长年价格不错的乌头鱼和尖头鱼,用作与南美白对虾搭配进行养殖。黄亩告诉记者,去年乌头鱼在他们那边塘头价卖到了12元/斤,尖头鱼更是高达16元/斤,利润空间较大。

养殖成本不到8元/斤,利润可观

“去年白对虾产量低,只有200多斤一亩,罗非鱼又冻死了几万斤,几乎没赚到钱。”黄亩说起今年转变搭配品种的原因。按照黄亩今年的模式,各搭配品种投苗比例分别为南美白对虾3-4万支/亩,乌头鱼1000尾/亩,尖头鱼2000尾/亩。

南美白对虾一年养殖两造,鱼则是一年一造。第一批白对虾投苗时间是在4月份天气回暖后,养至7月份上市,头批虾出塘完毕紧接着投放第二批虾苗,养至当年11月份卖虾。乌头鱼和尖头鱼的投苗时间则是在年初的3月份左右,养至11月份等第二批虾卖完以后再出鱼。另外为了保证白对虾的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黄亩还专门辟出了一口6亩左右的小塘,用作虾苗的标粗。“我一般是把虾苗先放到这口标粗塘当中,标至3-4cm/支的规格(大约1000支/斤)再过塘。”黄亩表示。

据黄亩计算,白对虾搭配乌头鱼和尖头鱼这种模式,养殖成本大概在7-8元/斤之间,按照去年乌头鱼和尖头鱼的价格,黄亩觉得利润还是十分客观的。“去年乌头价格非常好,今年估计售价会有所回落,但保守估计都在8元/斤以上,尖头鱼价格今年应该与去年持平,在15-16元/斤之间。”黄亩介绍。

活蹦乱跳的乌头苗将为黄亩增加不少收益。

用药减少,管理轻松

“乌头鱼和尖头鱼性情温顺,不会吃虾,放养还能起到一定的调水作用,病害少,用药也相应减少了。”黄亩表示。乌头鱼和尖头鱼没有什么病害,全年养殖下来乌头鱼几乎没有损失,尖头鱼投苗成活率较低,只有50%左右,但长到一定规格以后也极少发病。与罗非鱼相比,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药物,对提高白对虾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黄亩告诉记者,该模式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跟单纯养殖南美白对虾差不多,只需要增加鱼虾混养料的投喂操作即可,在管理强度和难度上要比精养南美白对虾轻松。黄亩目前的投喂模式是鱼虾混养料搭配虾料进行投喂,两者比例大约为5:5。黄亩表示,鱼虾混养料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投喂时间和投喂强度,关键是选用品质较好的鱼虾混养料,在水中保持时间长和相对稳定的饲料是首选。“我目前用的是湛江市海荣饲料有限公司的‘鱼虾乐’,这个饲料耐水性高,放在水里1个多小时都不会溶解,鱼虾的利用率较高。”黄亩说。

错峰上市,提高收益

黄亩今年的出鱼计划,是把价格最高的尖头鱼推迟到第二年的1月份上市,此时尖头鱼价格最好,有效错开11月的出鱼高峰期。他说:“尖头鱼推迟到1月份再卖,价格可以上涨0.5-1元/斤。”通过错峰上市尖头鱼黄亩可以多盈利几万元,按他的70亩塘计算,仅尖头鱼这一个品种就可以销售30多万元。

据黄亩介绍,乌头鱼出鱼时规格可以达到1-1.5斤/尾,尖头鱼则要小一点,大约在0.3斤/尾,白对虾第一造成功率大概在五成,第二批估计也相差不多,全年下来产量估计在500斤/亩以上。“乌头鱼销售所得基本可以用来维持成本,盈利部分主要靠尖头鱼和南美白对虾。”黄亩表示。

1.来源:农财宝典;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高汇丰;

3.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