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奇怪,养虾喂料,一日三餐,看着料台变化而变化,还有什么技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是:“技术是一种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jishu]

可讲?笔者认为,这里面的微妙多着呢。

先讲鱼。鱼刚开始是喂草的,有一餐没一餐;然后技术进步了,喂沉水料,出现了投饵

[ ...]

投饵技术可能是目前养虾行业最大的盲点

的“三定原则”-定时定量定点;再发展下去,浮水料出现了,鱼农看得见鱼的吃料,普遍以饱食投饵为主,特别是鱼价高的时候(像现在的草鱼行情),一天下来只要是溶解氧足够,从早上7点可以一直喂到晚上7点,12小时连续投喂也没问题。鱼料投喂技术的变化,是否可以给我们对虾投饵一些的启发?

首先,我们看看对虾投饵的几大现状:1.虾是底栖的,吃料的时候,我们看不见

[看不见是by2演唱的一首歌曲。]

;2.虾是直肠子

[直肠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来直去的人。]

的,实验告诉我们4个小时就可以排空;3.另外,虾可以24小时一直吃东西,只要有得吃;4用料台观察虾摄食,只是虾农的经验之谈,高位池和土池,不同密度,不同底质,投饵的数量和方法都一样;5不同品系的虾苗,在摄食强度上也是不一样的。究竟是一天3餐还是5餐?1小时吃完好还是3小时吃完好?清水放苗还是肥水放苗?定点好还是全塘好?无数的问题困扰着大家。

大家都知道,污染

[污染有两种定义,其一为环境中出现的因其化学成分或数量而阻碍自净过程并产生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其二为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效应的现象。]

是病害的根源,而虾塘最大的污染来源是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其中残饵(虾宝宝找不到的饵料、还要吃剩的)和粪便是最大的两项。饵料质量高低暂且不提,只讲投饵技术,如何判断这些整天呆在水底、我们看不见的虾宝宝们吃得饱饱的,又没有浪费,这个技术我们暂时没发现。如果一定要说有,也是不同模式下,虾农的经验总结,并不适合做复制和推广。

笔者认为,虾病现在那么严重,肯定与污染直接相关,而污染最大的来源是饵料,所以,虾病发生与否与我们并不成熟的投饵技术关系最密切。我相信,只要揭开投饵这个最大的技术盲点,肯定能助养虾产业上一个台阶。

那么如何落实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好一些门槛标准,比如池塘面积、水深、溶氧、底质、水质因子等,只能在相对固定池塘条件和技术标准要求下,我们才能摸索出一些初步的投饵标准,然后再不断重复修饰完善。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