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高密度养殖的水质调控与底质维护


南美白对虾近几年由于病害严重、成功率低等问题,绝大多数对虾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都处于亏损状态,养户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不少养户已经考虑其它养殖对象。相比多数鱼类有量无价的现状,**泥鳅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病害少、养殖利润高的优势,使得**泥鳅成为近几年养殖户热捧的对象。

生态习性

**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度,最适水温为25-28℃度。食性广,可摄食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藻类以及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悬浮的有机碎屑。具有多重呼吸**,可利用鳃、皮肤和肠道呼吸,耐低氧,适应性强。

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的培育

养泥鳅前需要培育水体,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水体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数量,为幼苗下池准备丰富的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水体的物质循环,促进整个养殖系统的稳定。肥水方法可选用粤海[《粤海》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长效肥水组合,可有效快速培育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建立稳定优势菌藻相。

pH值过高

**泥鳅对pH值要求较严格,日变化过大或高于8.5的水质条件易造成泥鳅病害的产生。主要是在前期藻类培育过浓或中后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单一藻类大量繁殖,容易出现上述情况。养殖前期pH值过高多数是由于水体缓冲能力不足,建议使用白云石粉全池泼洒,提高总碱度和总硬度,稳定pH值。养殖中后期出现类似情况,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造成水体氮磷比失衡以及菌相不稳。快快速降低水体pH值建议使用:EM调水王(2升/亩)+红糖(3KG/亩)浸泡8小时后全池泼洒。

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处理

高密度养殖**泥鳅的池塘在高温季节非常容易暴发蓝藻。蓝藻不但会分泌藻毒素对养殖对象造成伤害,其难以消化的特性导致一旦被泥鳅摄食,极易引发肠炎。蓝藻的预防应从水质的调控来着手。定期使用粤海长效肥水组合追肥(可适当减量)可以有效防止蓝藻的产生。

长效肥水有妙方

使用方法:第一天晚上:粤海利生素+半瓶氨基培水液+8~10倍上层塘水,充气泡过夜;第二天晴天上午8~9时:粤海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101加水混合和浸泡好的粤海利生素+氨基培水液+塘水混合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肥水当天增氧机要开足,激活流动水,有利于营养源被藻类充分吸收利用。此肥水方案为活菌、氨基酸和有机肥三效合一,持效长久,水温越高效果越明显。

蓝藻暴发的池塘,使用粤海302(2KG/亩)+富水美(3亩/包),可有效抑制蓝藻繁殖,之后再适当追肥,培育有益藻类。

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超标

氨氮、**酸盐、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的超标,长久以来都是养殖非常棘手的问题。在高密度人工养殖系统中,氨氮、**酸盐和硫化氢绝大多数来源于投喂的饲料。过量投喂、不合理投喂以及选择低品质饲料,是导致水体有毒物质超标的根源。选择正规厂家的优质饲料,科学合理投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建议选择粤海专业泥鳅鱼饲料配合粤海生物水产专用昆虫酵解料富虾康,按照建议方法科学投喂,可有效提高泥鳅对饲料的转化效率,降低污染源。

已经出现氨氮、**酸超标的池塘,建议使用粤海501(2亩/瓶)+富力氧(1亩/包),快速降低**酸盐、硫化氢,促进水体氮元素循环。

底质改良

泥鳅同虾一样都是底栖生物,但相对于虾和其它鱼类,泥鳅对低氧的能力要强得多。但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强并不代表长期在低溶氧条件可以生长正常,并不代表在养殖过程中就可以不重视溶氧,不重视底质的调控。这是很容易被养户忽视的一方面。如何有效调控底质为泥鳅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将能使其更加快速生长。建议定期使用增氧解毒底净4亩/袋,**降解底部有害物质,提高溶氧。

任何一个品种,从无到有,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真正挣钱的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始终掌握科学技术的人。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