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大风、高温热害、缺氧泛塘、水草腐烂、蓝藻暴发……一文教你顺利度过河蟹四壳


作者|安徽当涂县[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大陇乡[大陇乡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南端,地处皖南首圩大公圩东北部,长江支流的运粮河和姑溪河似玉带绕境而过。]农业服务中心严爱平

7月份经历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7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热的月份。安徽当涂地区将由梅雨期[梅雨期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雨天气。]向伏旱期过渡,存在前涝后旱、高温高热、雷暴频发等气候特点,对河蟹养殖业来说是个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对过去的6月份形势进行分析,并就7月份养殖提出先关建议。

6月份形势分析

今年6月,尽管进入梅雨期,但是安徽当涂县依然雨水偏少,旱情依然严峻,部分精养蟹塘引水困难,河沟水体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养护困难。6月份,蟹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

绝大部分精养蟹塘青苔发生严重,主要以丝状青苔为主,部分水源水质较差的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上附着刚毛藻。青苔滋生,严重影响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草生长,并造成池水pH值居高不下。

蟹病

绝大部分精养蟹塘存在河蟹空肠少食、肠道水肿现象,有的口吐黄水,有的肝脏发白甚至糊化。死亡率不是太高,一般在0.5只/亩·天以下,严重的达到1只/亩·天以上。


肠道水肿,肝脏白化

水草

主要存在伊乐藻被青苔附着、扁担草被连根拔起、轮叶黑藻虫害以及伊乐藻老化问题。


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高温、高pH值以及过量投喂冰鱼,导致部分蟹塘蓝藻暴发。


下风口蓝藻。

水浑

主要是野杂鱼多、沙虫多、优质单细胞藻类少、喂食不当、水体环境恶化等一个或几个问题综合影响引起。


7月份管理意见

7月,河蟹将经历第四次蜕壳,也将经历雷雨大风、高温热害、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泛塘、水草腐烂、蓝藻暴发、病害多发等气候和水环境恶化的考验。根据本月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河蟹的正常生长需要,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水位和水温的调控

在前期雨水较多,水温不是太热的情况下,板田水位控制在60-80cm,并将出水口管口水位控制在80cm左右,便于及时排水,防止暴雨造成池水漫溢或堤埂坍塌。在后期天气晴好,水温较高的情况下,尽量把池水加满,并通过夜间加水、加井水、勤换表层水以及适当提高水草覆盖率等形式,想方设法降低池塘水温,防止高温热害。

水草处理

保持50%的水草覆盖率,做到草不露头、疏密有致、分布合理。环形沟内的伊乐藻应尽量清除,防止伊乐藻腐烂败坏水质。板田水草分布较密的应拉草路,留通风行,作为高溶氧区和喂食区。

在扁担草和轮叶黑藻没有露出水面之前,可以通过控草达到草不露头的效果。适当施用长根肥,保持水草活力和草根强健。

适当投喂玉米和投放活螺蛳,防止水草破坏。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合剂控制水草虫害,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参照说明书。

适当肥水,补充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稳定藻相和菌相,多措并举,控制青苔和蓝藻,保护水草。水草不足的,应及时补充金鱼藻和水花生,防止水草不足造成的高温热害,以及环境恶劣引起的河蟹蜕壳困难、翻倍率低等问题。

伊乐藻草根发黄,没有活力。

保持水体溶氧充足

随着水位的加深和气温的升高,以及生物耗氧量的加大,蟹塘底层缺氧亚缺氧(尤其是夜间)现象呈常态。“一日缺氧,三日不长。”因此,保持池塘底层溶氧充足,对河蟹生长十分关键。

建议:安装了管道增氧的塘口,要经常在夜间和清晨开动增氧机,确保池塘溶氧充足。没有安装管道增氧的塘口,可通过夜间加水充氧方式,缓解水体溶氧不足压力,并备足化学增氧剂以备急用。

一般情况下,雷暴过后的第二天凌晨缺氧最为严重,可造成“倒藻”和严重泛塘,对养殖水产品影响极大。一旦遇到这种天气,养殖户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蓝藻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蓝藻没有发生之前,要通过水质调控,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平衡,使池塘单细胞有益藻类成为优势种群。通过补充碳源,稳定池塘PH值。利用微生物分解利用池塘残饵和动物粪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控制冰鲜鱼的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在蓝藻发生以后,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式综合防控。

物理方法:换水、密眼网下风过滤、下风处洒面粉絮凝,这些方法虽然不能除根,但是可以防止蓝藻水华。

化学方法:即利用药物处理,常见的处理药物有:二**氯、漂**、螯合铜以及市面上销售的一些杀藻药,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缺点是不能除根,且存在安全风险,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缺氧和水产品藻蓝素中毒死亡,每年高温期都会出现这种医患矛盾。

生物方法:大量投放黄白鲢鱼苗,一般亩放养10cm左右的黄白鲢100-150尾,利用黄白鲢滤食性习性控制蓝藻。

病害防控

勤调水改底,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平时,定期泼洒维生素、葡萄糖和钙、镁、磷等中微量元素,增强虾蟹适应环境的能力。投喂冰鲜鱼的塘口,对冰鲜鱼进行清洗、化冻、沥干、拌和大蒜(素)或EM菌处理,利用大蒜(素)或EM菌预防肠炎。

发病塘口,应停止冰鲜鱼投喂,改为配合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胆的中草药、维生素和黄芪多糖,预防肠炎和肝坏死。




1.来源:蟹行家(xiehangjia-ncbd)
2.作者:安徽当涂县大陇乡农业服务中心严爱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