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的养殖技术


胭脂鱼[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水生生物。该鱼体形奇特,花纹鲜艳,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曾获世界观赏鱼[观赏鱼只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博览会银奖。

一、生物学特性

胭脂鱼主要产于长江上游[长江上游是指长江源头至湖北宜昌这一江段,长江顺流而下依次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6个省区市。],幼鱼经常群集在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喜欢生活在水的上层,游动缓慢,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及未长成的成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行动矫捷。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均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急流中产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越冬。胭脂鱼性情温和,不跳,行动迟缓,生活力强,起捕率高。
胭脂鱼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如摇蚊幼虫、蜻蜒幼虫、蚬和淡水壳菜等,也可摄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丝状藻类等,属偏动物性蛋白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斤,3龄鱼可达3~4公斤。
胭脂鱼每年3~4月产卵,5冬龄达性成熟。



二、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鳊鱼等各30~50尾。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三、饲养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水质清、爽、肥,其次是合理投喂饲料。成鱼饲料[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以水蚯蚓最好,也可投喂螺、蚌、小鱼虾、畜禽内脏等。人工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的粗蛋白含量必须在35%以上,把冰鲜鱼浆和鳗鱼料拌成团状投喂胭脂鱼,效果不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