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鲳的人工催产技术(1)


在天然的水域中,性腺发育成熟的细鳞鲳[细鳞鲳,学名细鳞肥脂鲤(Piaractusmesopotami-cus),在巴西被称为Pacu。],在一定的水流速度、水温和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条件的**下,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本身分泌*****,可以使卵巢或精巢完成整个成熟、排卵或排精过程。而在池塘中养殖的细鳞鲳亲鱼,很难用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亲鱼自然繁殖。因此,生产上采用人工注射激素,促使雌亲鱼卵子成熟、排卵和产卵,促使雄亲鱼**成熟并排精。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催产率、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和孵化率。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人工催产。

早在1977年,Godinho等人用绒毛膜*****(HCG)催产细鳞鲳首获成功,并进行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观察;尔后,在1981年Castagnolli和Donaldson用鲑鱼脑垂体[脑垂体是全身内分泌腺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但它的体积最小,像颗黄豆。]精制品(SG-G100)、1985年Romagosa等人用鲑鱼脑垂体粗制品(SPE)、1986年Bernardina等人用促黄体素[促黄体素又称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其纯品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有冻干时不易失活.对雌性,促黄体素可促使卵巢血流加速;在促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引起卵泡排卵和促进黄体的形成.在牛,猪方面已证实促黄体素可**黄体释放孕酮。]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分别对细鳞鲳进行催产,均获得了成功。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7月在我国对细鳞鲳进行人工繁殖,首次获得了成功。

(一)亲鱼的选择

为了确保催产成功,必须对雌、雄亲鱼的成熟度[成熟度即研究对象与其完美状态的相对值。]进行选择,只有成熟的亲鱼,在适宜水温、水位、催产剂和催产技术等条件;才能够正常排卵或排精、人工授精。一般可根据亲鱼的外表或与挖卵观察相结合的方祛来鉴别亲鱼成熟度。

1.外形鉴别细鳞鲳在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之前;很难分辨雌雄。达到性成熟时,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后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突大,呈紫红色。这样的雌鱼,符合催产条件。如果前腹部饱满,后腹部小且不柔软的雌鱼,还不成熟。腹部过于柔软松驰的雌亲鱼,则为卵巢被吸收退化的亲鱼;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相对较小,腹部狭窄,***呈三角形凹入,若轻压腹部有较多*白色的**流出,则说明鱼体成熟度好,可进行催产。如轻压雄亲鱼后腹部,挤不出**或挤出少量**且**入水后成细线状不散开,这说明雄亲鱼尚未完全成熟,不能选用。

2.挖卵观察为了更准确地鉴别雌性亲鱼的成熟度,还可采用挖卵器取卵检查。挖卵器可用塑料管、铜杆或鸭鹅毛管制成,在前部为挖取槽长1.5厘米、宽为0.3厘米的小孔。用挖卵器轻轻插入雌亲鱼生殖孔[ ...],当挖卵器顺利地插入鱼体生殖孔2—3厘米后,慢慢转动1周,再轻轻抽出挖卵器,即可取出卵粒。若生殖孔太紧,表明雌亲鱼成熟度差,此时不应再用力插入。卵粒用显微镜检查,卵子为翠绿色,卵粒大小均一、流动自如,卵径为939.0微米的卵,受精率高。这类的卵子,在排卵之前卵径会增大到1001.6微米。

细鳞鲳亲鱼的繁殖力与年龄成正比,3龄的细鳞鲳雌亲鱼,绝对怀卵量[ ...]为297308粒/尾,4龄的细鳞鲳雌亲鱼,绝对怀卵量为377643粒/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