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混养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进入清塘、整蛏涂时期,有的养殖户已经放好蛏苗。养殖前期都会出现[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泥皮或者青苔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会持续2个月,而且基本每口池塘都会出现,要么青苔要么泥皮。很多养殖户一直苦于如何进行泥皮的处理,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泥皮是怎么产生的?泥皮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泥皮的发生,已经出现泥皮的,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处理?
§泥皮的发生§
泥皮发生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底部[所谓股价波动的底部形态是指股价由下跌转为上升的转折点,这种转折可以是一个急速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
2、底部存在藻种;
3、充足的光线;
4、水位比较浅或者水体透明度比较高;
5、水温达到一定水平。
虾蟹蛏混养池塘养殖前期,养殖户做完蛏涂后进水开始放苗,一般进水水位比较浅,蛏涂上的水深不超过60cm,而且放蛏苗后,养殖户很少进行肥水,原因是蛏子[蛏子(拉丁学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是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瓣鳃纲软体动物的通称,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在前期的时候,水位不能太深,同时水不宜过肥,过肥后会造成蛏子吸食过多而死掉。所以前期水位需要浅一点,水清一点。
出现泥皮的池塘一般是老塘,新塘一般出现青苔。首先,老塘底部会存在大量有机物(肥水、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死亡、残饵粪便等积累产生的),其次,水位浅,透明度高,当出现大晴天的时候,水温会升的比较快,这个时候底栖藻类就会开始大量繁殖消耗塘底的有机物,刚开始底部会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当藻类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泥皮。泥皮又分为青泥皮和黄泥皮。青泥皮(又称为绿泥皮),其中主要含有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藻类(颤藻70%、硅藻30%)、原生动物(蠕虫等)等等;而黄泥皮中主要含有有机质、底栖藻类(硅藻70%以上、颤藻30%)、原生动物(蠕虫等)。
§泥皮的危害§
泥皮在池塘中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同时也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无法繁殖(底栖藻类抢夺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水根本肥不起来,溶氧来源成为了问题。前期水位浅,空气中溶入的氧气比较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蛏子缺氧出洞的情况。但是时间一长,会出现**酸盐、氨氮、硫化氢过高,会导致蛏子中毒,抑制生长(壳变黑,可能在一两个月内都无法生长),影响食欲,甚至会导致死亡。
§泥皮的预防§
1、出现泥皮的池塘,首当其冲的就是有机物太多(底部淤泥、黑泥太多),一般产生的池塘都是老塘,新塘很少出现。而产生这个的原因就是前一年或者前几年,养殖户对池塘的投入品[投入品(Input)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资源都是投入品。]太多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喂管理没有做好;肥水培藻措施欠妥等。要预防泥皮的发生最重要的方法是从投入品入手。做好投喂管理,同时过程中定期做好底质管理,建议定期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润琪底毒净,解除底部毒素,同时将底部有机物分解成有益颗粒利用起来,另外还能将土壤疏松,利于蛏子上下活动。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底部环境会慢慢变好(有机物少了,同时有毒物质也减少了),蛏子生长环境就变好了。
2、做蛏涂之前,先在做蛏涂的地方用漂**消毒一下,消除有害菌,然后使用润琪水安康泼洒全池或者干洒也行,配合使用润琪底毒净更好。进水后,使用芽孢杆菌或者高效好水菌泡塘,消耗池塘中多余的有机物。为蛏苗放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泥皮的处理§
1、绿泥皮,可以使用**性底改先清除一部分,然后使用芽孢杆菌配合腐植酸钠全池泼洒,让活菌分解底栖硅藻耐以生存的有机质环境;也可以使用润琪底毒净,解毒底部毒素,同时将过多的有机质分解一部分,同时将底泥变疏松,泥皮会浮上来,再使用高效好水菌等活菌类制剂分解漂浮的泥皮,过多的泥皮可能会飘到下风口,可以选择将泥皮捞出来。
2、黄泥皮,针对黄泥皮,可以先使用润琪底毒净将底部有机质分解一部分,然后使用生物润底将底部的有机质进一步分解,当泥皮飘起来后,下风口的捞出,其他地方的可以泼洒高效好水菌进行分解。
3、有的人也选择通过杀的方式来解决,我一般不建议使用该方法,因为会对小蛏苗不利。
4、适当加深水位,在以上方式处理后,必须对水体进行补肥。以免反复出现泥皮。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处理都是万不得已才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或者在泥皮刚准备出来的时候(通过看池底的小气泡判断是否可能要出现泥皮)就采取措施。毕竟再好的方式也不可能很快解决掉泥皮。以上是个人对泥皮处理的一些小小建议,后面我们会继续对处理方法给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