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池塘养殖鱼类的常见病,鱼苗养殖期、鱼种养殖期、成鱼养殖前期及鱼类越冬后期常有发生,发病后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一、“气泡病”的发病因素

  1、氧气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春季连绵*雨时,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较弱,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利用率较低,池塘淤泥分解出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在水体中积累起来。晴天后,水温升高较快,水体中浮游植物营养充足,太阳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旺盛,产氧量较多,而春季水体耗氧量又较少,过剩的氧气积累于静态水体中,导致整个水体溶解氧过饱和,易引发气泡病;

鱼气泡病发病原因是什么?鱼气泡病症状是什么?

  2、水中浮游植物(藻)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水温高,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如水中含氧量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

  3、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而吞入,引起气泡病;

  4、**水含氮过饱和或**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水中的氮饱和度达到153%-161%时,也会产生气泡病。

  5、水温过高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低,所以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成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

  6、水清瘦、底部水草丛生的条件下,水草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引起氧气过饱和,引发鱼儿患气泡病而死。

  

发病症状是什么?

  1、鱼苗发病后,头部、体表皮下、鳍膜、肠道及肠壁有大小不等的气泡,发病鱼苗浮于水面,游动困难,受惊后呈挣扎状,不摄食,不久即衰竭而死;鱼种、成鱼发病后,鳍膜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治疗不及时则气泡处出现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病鱼体表、鳍条(尤其是尾鳍)、鳃丝、肠内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

  3、身体失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无力游动,无法摄食;

  4、如果鱼体再有外伤,伤口会红肿、溃烂、感染疾病。

  以上就是“鱼类气泡病发病原因是什么?鱼类气泡病症状是什么?”的全部介绍,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鱼类气泡病发病原因是什么?鱼类气泡病症状是什么?”你了解了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