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鳊鱼苗的饲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小鱼吃什么东西?(小鱼吃什么食物好养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小鱼吃什么东西?

小鱼会吃水中微生物、小虾、水草、鱼虫和红血虫等等,如果饲养鱼苗可以喂小鱼虫(水虱)、水蚯蚓、弄碎的鸡蛋黄或者豆浆等。

为了保证鱼苗的存活率,在养殖初期往往需要供给适口、丰富、营养完全的开口饵料。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开口饵料为蛋黄、豆浆、轮虫、藻类和水产微生态制剂。

1、轮虫

小鱼吃什么东西?

轮虫的大小为166μm* 230μm,适口性较好,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仅次于蛋黄,而且含有大量鱼苗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

2、藻类

藻类个体比轮虫小,适合在鱼苗开口初期作为开口饵料使用。随鱼苗的生长,口裂变宽,轮虫则成为其最适合的饵料。两者是可以互补的。

3、蛋黄

蛋黄是一种常用的鱼苗开口饵料,但是此种饵料易沉降、散失,入水后易造成水质败坏,致使鱼苗生长慢,存活率低。

3、豆浆

豆浆富含蛋白质,但是豆浆营养价值低、不易消化、吸收率低,易在水中形成悬浮物,影响溶氧,且易发酵。

4、水产制剂

水产微生态制剂个体小,无毒副作用、无污染和残留,能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免疫能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可大幅度提高鱼苗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扩展资料:

小鱼质量鉴定技巧:

当前市面上销售的鱼苗大都是人工繁殖,由于受鱼卵质量和孵化环境影响,鱼苗体质有差异,直接影响后期成活和生长发育。因此,养殖户在购买时,可根据鱼苗的外观、游泳能力、反应能力等来区别优劣:

1、外观

优质鱼苗规格整齐,群体体色一致;鱼体清洁有光泽,略带微**或稍红;身体茁壮,光滑不拖泥。劣质鱼苗规格参差不齐,群体色素不一,为“花色苗”,或有白色死苗;鱼体体色黯淡,偏瘦且沾有污泥。

2、游泳能力

搅动装鱼的容器,使之产生漩涡,或是用风吹向水面,可发现优质鱼苗能沿边缘逆水或逆风游动,而劣质鱼苗会卷入漩涡,随波逐流。

3、反应能力

用物体插入盛鱼的容器中,优质鱼苗受惊扰后会迅速奔游散开,劣质鱼苗则反应迟钝。另外,也可倒掉盆中的水进行观察,优质鱼苗会强烈挣扎,弹跳有力,头尾能曲折成圈状,劣质鱼苗则贴在盆底,无力挣扎,仅头尾颤抖。

除此以外,还有几种需要注意的鱼苗不可购买,即杂色苗、“胡子”苗、“困花”苗和畸形苗。其中,杂色苗是老嫩鱼苗混杂的鱼苗,“胡子”苗是已发育到适合阶段未能出售的鱼苗,“困花”苗指鱼苗胸鳍出现,但膘还尚未充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和吞食,畸形苗是生长发育中出现畸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苗

热带鱼生鱼苗了应该怎样养?

养好热带鱼,也是有诀窍的

鱼苗怎么养饲养?

刚出生的小鱼苗不需要进行喂食,就算你喂它们也是不会吃的,因为刚出生的鱼仔在母鱼体内吸收足了养分。

通常情况下,要等两三天后才进行喂食,刚开口的时候用蛋黄水比较合适,当然自行孵化丰年虾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是新手,或者不是很那么勤孵化丰年虾的话也可以喂脱壳的丰年虾卵,脱了壳的虾卵直径更小,鱼仔吃进去很容易就能消化,脱壳后的虾卵也可以在里面加一些蛋白质、胡萝卜素等不但能加强营养也能促进小鱼发色,而且又容易坏水。换水不要太勤快,大约一星期换水一次,抽走水箱的三分之一的水,再注入新鲜的水。

鱼塘的草鱼与花白鲢鱼混养的比例是多少?

草鲢鱼混养比例应是3:1 【摘要】:正 “一草带三鲢”是一句流行较广的渔谚。但从科学养鱼理论上分析,草鲢鱼的混养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适合主养什么鱼而定。如果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那么在品种搭配上就不能采取“一草带三鲢”的比例,而应当是“三草带一鲢”才比较科学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草食性鱼类 浮游生物 供求关系 品种搭配 有机质 生产条件 科学养鱼 花白鲢
【分类号】:S964
【正文快照】: “一草带三鲢”是一句流行较广的渔谚。但从科学养鱼理论上分析,草鲢鱼的混养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适合主养什么鱼而定。如果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那么在品种搭配上就不能采取“一草带三鲢”的比例,而应当是“三草带一鲢”才比较科学合理。这是因为。从食物链上看依靠草鱼的

鱼苗怎么养,饲养方法介绍

1、鸡蛋黄。要煮熟的,取一小块用细纱布兜住了(密眼的鱼网也可),
在水面上湿一下,然后用手轻轻地在鱼网外面捏一下,鸡蛋黄就碎了,
然后再把纱布在水面上轻轻地晃动几下,让鸡蛋黄的碎末散到水中,
小鱼苗看见了就开始吃了。一次不可太多,多了沉底后鱼苗可能就不吃了,
影响水质。这种方法适合喂养卵胎生鱼,如孔雀鱼、红箭、熊猫、玛丽等。

鱼苗怎么养饲养方法介绍

1.投喂饵料 刚孵出的鱼苗,体长0.2~0.3厘米,靠吸收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生活。孵出后2~3天,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殆尽,鱼的消化系统已初步发育完全,鱼鳔中充满气体,鱼苗开始向各方向游动、觅食。对这些刚开食的鱼苗,应酌量投喂轮虫、纤毛虫类的浮游动物,即“洄水”。若无“洄水”,可投喂熟蛋黄,方法是用1~2层纱布将蛋黄包住,挤碎,然后将纱包置于水面上轻拍,边拍边移动,使蛋黄均匀悬浮于水中,供鱼食用。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这样喂养7~10天后,鱼苗渐大,可停止喂蛋黄,改喂活水蚤。鱼苗长到1厘米以上时,可投喂各类轮虫。
2.换水 鱼苗孵化后,每日吃剩的食料积存水中,日久**则会影响鱼苗生活,因此需要换水。换水要采用脱水的方法,即换水时,将鱼和比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第1次脱水约在孵化后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以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经过 3次脱水的鱼苗,全长已达2厘米左右,应进行换水。由于鱼的抵抗力较弱,换水温差以保持在4℃内为宜。
3.选鱼与分池 在鱼苗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的特点,不断地择优去劣,以保证培育出优良品种。一般1尾留种亲鱼,大约要经过4~5次选择,才可达到要求。选择的标准与方式如下: 第1次选鱼,孵化10天至半个月,鱼苗体长1.5厘米左右,即可开始选择,主要淘汰单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选鱼后,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50尾的密度,进行分池放养。 第2次选鱼,当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时,尾鳍已形成。凡不具3尾、4尾的鱼一律淘汰。 第3次选鱼,淘汰背鳍发育不全的鱼。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20尾的密度,分池放养。 第4、5次选鱼,鱼苗已长成幼鱼,可结合品种特征,以形态为主,进行选择。如龙睛,左右眼球应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左右对称等等。

武昌鱼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武昌鱼的养殖技术有:

一、团头鲂的繁殖

1、亲鱼的培育。 每亩水面放0.8-1.5公斤的亲鱼80-100尾,并可混养鲢、鳙鱼4-5尾。为避免流产,应在每年冬或开食前把雌雄鱼公开养。临产时再并池。团头鲂的雌雄鉴别较易,即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则厚而呈波流形弯曲,性成熟时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有“珠星”,用手抚摸有粗糙感。

2、繁殖方法。团头鲂的繁殖期,一般比鲤鱼稍迟,即水温20-29℃之间。选用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泄殖孔稍突而红润。雄鱼轻压后腹部有**流出者都能获得较好效果。

自然产卵:先将产卵池进行生石灰消毒,一周后放入清水,按雌雄亲鱼1:1或2:3并入一池,然后放低池水,使鱼背微露水面,傍晚注入新水至0.8-1 米水深。再把棕榈片或水草(扎成把)插在进水口附近,继续以微流水**,以促其**产卵。

如经三次**仍不产,可改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采用**干燥鲤鱼脑垂体,每公斤雌鱼注射5-10毫克或绒毛膜*****500-1000国际单位/公斤,雄鱼减半。一般注射后6-16小时即能产卵,故多在今晚注射,使其在拂晓产卵。受精率一般在80%以上。约经38-40小时孵出鱼苗。其孵化池不宜过大,水深1米左右。

二、团头鲂的苗种培育 鱼苗下池前半月左右,将鱼池彻底消毒,并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牛粪尿、人粪等300-400公斤。每亩放鱼苗10-15万尾。经施肥一周后的池塘鱼苗下塘便可吃到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和枝角类)。

并应注意水体中天然饵料是否丰富,如水质不肥,应加肥料,同时投喂豆浆。经15-20天长到1.5-2厘米时便可出池分养。分养时每亩可放养4-5万尾,这时仍以施肥为方,隔日投喂豆饼浆,并可加喂小浮萍。

经一个月左右,养成体长4-5厘米时再进行拖网分养,每亩放养密度6000-8000尾,这时投喂小浮萍等和豆饼浆。后期可喂新鲜旱草、浮萍等。到冬季体长可达10-13厘米。

三、团头鲂成鱼饲养 团头鲂的食性和草鱼相似,能最经济地利用天然水体中的饵料资源,因其不易受疾病侵害,故可大量投草而无忧,且在大、小水面都可以饲养。以团头鲂为主的池塘,每亩水深1.5-2米,可放养10-13厘米的鱼种600-700尾,并搭配鲢鱼种250尾,鳙鱼种50尾。注意事项为团头鲂的鱼苗运输,一般应在体长达1.5-2.5厘米之后进行,以提高成活率。

团头鲂又称武昌鱼,肉质细嫩,味美好吃。它不仅能在一般淡水中生活,即便在含盐量较高(5‰左右)的水体中也能生存良好。

实践证明团头鲂的优点是草食性,饲料来源广,增产潜力大,成鱼池中每亩搭配饲养100-300尾,可增产25-50公斤,人工繁殖简单。尤其是疾病少,可以弥补草鱼不足之处。其生长亦较快,12厘米左右的鱼种养一年可达500克左右。

怎样养桂鱼苗

1 .喂苗

桂鱼苗从孵化至卵黄囊基本耗尽,进人外源营养阶段约需3 昼时。届时,应适时投喂适口的嫩口鳊鱼苗。桂鱼产卵后的第2 、3 天各催产一批鳊,作为桂鱼的开口饵料鱼苗,具体视鳜鱼苗量及饵料鱼需要量来确定鳊鱼催产批次,一般为2 ~3 批次。桂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投入比例,原则上为1 : 3 ~5 。
开食3 ~5 天后,可因场制宜投喂白链、草鱼和花缝苗。原则上每天喂苗1 次,但视饵料鱼的比例,也有投2 次或3 次的。当桂鱼苗长至1 . 2 ~1 . 5 厘米时,开始投喂乌子,此时的桂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比例为1 : 3 左右。从桂鱼苗开食开始,长至1 厘米约需10 ~12 天,2 厘米约需17 ~20 天,3 厘米约需24 ~27 天,4 ~ 5 厘米约需30 ~35 天。

2 .水质
要求水源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口用50 目网片过滤,除去敌害生物;为防止注水冲刷作用招致水质浑浊,有条件的可配置水泥储水池,储水池的四周最好水泥板护坡,彻底清淤,池中禁养产后亲鱼或其他鱼类;经常洗刷环道,孵化缸和水泥池等有关滤水网片。水质是引发疾病,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3 .设施
环道和孵化缸是普遍采用的培育方式,密度为5000 尾/立方米 左右,网箱效果欠佳,长方形微流水加充气的水泥池培育是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待桂鱼苗开食4 ~5 天后,将苗从环道或孵化缸中移人泥池培育。每立方米水体放体长1 厘米鱼苗400 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