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笛鲷别名银斑笛鲷、银纹笛鲷、红鲅、海鲤、海*。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印度洋、我国南海及东海南部。广东、福建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该鱼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此鱼为高档经济鱼类,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是指一个世纪的第7个十年。]以来已开展养殖和育苗试验。笛鲷科鱼类上下颌均具大型犬齿,前鳃盖骨具锯齿缘,背鳍连续,颊部。前鳃盖及鳃盖骨被鳞,吻无鳞、笛鲷鱼类鳃耙数少,口大,颌齿发达。紫红笛鲷体长[体长是职位名,相当于组长或班长等,是一个共同体的最高领导者。]为体高之2.51-2.84倍。体褐色,幼鱼[幼鱼是指仔鱼发育为具有成年鱼形状特征的个体,它们的造 型宛若成年鱼的微缩品。]之体侧有7-8个银色横带。
该鱼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近海岸礁或泥沙底质、水深80米的海区里。体长一般15-35厘米,体紫红色[紫红色是纯紫色+玫瑰红而得到的颜色 紫红色一般不与其他很花哨、很深的颜色搭配 搭配黄,蓝,红(紫红)或者浅色小碎花不错 烟灰-zihongse],腹部银白色。幼鱼颊部有1-2条纵行蓝色条纹。属肉食性[肉食性动物是指主要吃肉类的动物。]鱼类,以鱼类及甲壳类[甲壳类是甲壳动物因身体外披有“盔甲”而得名。]为主食。通常用5-7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杂鱼可养成1千克成鱼,养殖周期6-8个月,体重可达600-800克。由于该鱼经济价值高、生长快,饵料来源方便,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容易,养殖发展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