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蟹池条件
首先蟹池要严格清塘消毒,特别是上一年蟹病发生较重的塘口,除正常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外,最好还要再用一次杀虫药物。其次,蟹池内要有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水草覆盖面积占蟹池总面积的30—50%,没有水草的要移栽部分水草。水草不仅对河蟹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捕食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鱼。三是鳜鱼喜欢水质清新的水体,蟹池也要靠近水源,水源水质好,进排水要方便。
二、注意鳜鱼种的放养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及密度
根据本地养殖情况看,鳜鱼种规格一般以5—7l厘米/尾为宜,规格过小,特别是3厘米以下鳜鱼种,下塘后,难以捕食到适口的天然饵料鱼,成活率低,年底又不到上市规格;规格过大,成本高,对河蟹生长有一定影响。放养量根据塘中野杂鱼的数量及饵料鱼来源是否方便而定。一般亩放10—20尾,最多不超过30尾,无需再增加饵料鱼。蟹池套养鳜鱼,管理上仍以蟹为主,因此,不宜扩大放种量,如亩放超过50尾,不但要定期补充饵料鱼,又要考虑到饵料鱼的适口性;同时饵料鱼多又争食河蟹饲料,往往得不偿失。
三、注意防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
鳜鱼耐氧低,对水中溶氧要求比河蟹要高,目前许多蟹池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较高,一般亩放量达到2000—3000只,有的达到5000只以上,容易在养殖后期,特别是夏、秋季引起鳜鱼浮头。造成巨大损失。要经常换水,保持较高的溶氧,有条件的可配备一台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四、注意疾病预防及用药
坚持预防为主、除每隔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20—25kg全池泼洒外,每月每亩再使用一次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消毒剂,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5:2),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止河蟹及鳜鱼疾病。在给河蟹用药的同时,要考虑到鳜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如鳜鱼对晶体敌百虫比较敏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