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食蚊鱼(学名:Gambusia affinis),又名大肚鱼、柳条鱼等。]是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因其生理特点目前该品种已成为热门的观赏鱼养殖品种,那么对于养殖食蚊鱼来说,食蚊鱼吃什么?以下就对食蚊鱼吃什么以及食蚊鱼生长环境和分布范围做个介绍。

食蚊鱼吃什么

食蚊鱼的适应性[适应性(adaptation),即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生态学术语。]很强,在水温5℃-40℃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喜集群游于水的表层,行动敏捷,是一种胎生鱼类。食蚊鱼一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为食,尤其喜食蚊子与蚊子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食蚊鱼吃什么

由于它无胃,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较粗短,捕食时可谓狼吞虎咽[狼吞虎咽是个成语、是个联合词组,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它可用朝上翘的嘴吃掉靠近水面的蚊子幼虫,广东曾在上世纪60年代时引进此鱼到野外放养,灭蚊效果显着。

据统计,食蚊鱼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吞吃。]蚊子幼虫40-100只。所以,利用养殖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控制蚊子的孳生繁殖。

食蚊鱼分布范围

食蚊鱼分布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原产北美洲。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各低地水体中。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在杭州西湖放养,后来又引到广东地区放养。因食蚊鱼灭蚊效果显着,所以颇受人们欢迎。长江以北也有分布,比如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区洗煤废水流域中便有很多年的繁殖栖息历史。

食蚊鱼生长环境

食蚊鱼是一种勇猛的小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着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

食蚊鱼的食物为小型无脊椎动物、蚊子,生存水温在18到28℃。食蚊鱼的适应性很强,不仅可以生活于河沟、池塘、沼泽、水稻田等各种水体中,也能放养在小水池、假山水池、家庭种莲缸、插花瓶等小型水体里。喜栖息于混浊度较高的水域。能以鱼鳔发声,性凶猛。白天下沉,夜间上浮;每年4~5月由深水区游向近岸作生殖洄游。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多能吞食200多只。

食蚊鱼为小型淡水鱼类。喜生活于缓静水或流水体的表层。通常雌鱼大于雄鱼。卵胎生。仔鱼产出后即能活泼游泳,其体长约5毫米。仔鱼以轮虫类为食。成鱼因吞食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

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能起到除害防病的作用,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1911年引入**,1924年进入内地,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

以上就是对食蚊鱼吃什么的介绍,从上可得知,食蚊鱼因成鱼因吞食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