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

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 丁春林

[丁春林,男,安徽无为人,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文全

[李文全(1940--),马来西亚归侨,福建厦门人,1952年回国,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科技处高级工程师。]

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李桂华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工厂化养殖大菱鲆

[大菱鲆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英文名Turbot,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瘤棘鲆”。]

已经成为环渤海一带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仅在辽宁省葫芦岛地区年产值已达二十多亿元。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用水资源的极度短缺,养殖病害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和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得到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病害防治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供参考。

  1、病害发生的条件

  每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与养殖环境、病原的数量和养殖生物自身免疫条件密切相关的。养殖环境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是病原生长繁殖的土壤,病原菌是病害发生的种子,而养殖生物体

[生物体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在基本组成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就是催化剂,当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病原数量不断累积和养殖生物体免疫力下降时,就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得到有效的优化,病害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保持良好的状态,病害就不会发生,当然在目前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发生病害是不可避免的。

  2、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养殖户的生产条件和养殖技术良莠不齐,在病害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对病症、病因诊断不正确或错误诊断,导致用药不对症和药物配伍错误,这样既达不到防治效果,又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过量、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和消毒剂,往往会对鱼体造成药物应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病原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导致药效下降,治疗越来越困难。

  还有少数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这是对该产业的最大危害,大菱鲆药残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于违禁药物在鱼体内代谢时间很长,而且更容易造成鱼中毒,肝、肾损伤,有的在鱼体内终生残留(如孔雀石绿等)。如果在鱼体内检出这些药物,商品鱼就不能上市,这会给养殖户造成更大损失。

  单靠药物,不注意养殖环境的改善会给大菱鲆造成较长时间的应激,往往导致病害的发生。如养殖用水理化指标的变化;在流水养殖向封闭式养殖方式转变中的机械振动都会使鱼产生应激,继而诱发病害的发生。

  3、对策

  3.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病害一旦发生,治疗的难度很大,所以必须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辅的观念。在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发病的只是部分个体,首先要采取与健康鱼隔离的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在防病时可以采用毒副作用

[摘要:中药大多是天然的动植物,药性平和,毒副作用较化学药品相对少些。]

相对小的中草药制成药饵投喂;改善养殖环境;防止外来病原带入养殖区。

  3.2合理使用药物

  要正确、准确诊断病症、病因,对症用药,使用渔药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使用高效、速效、长效和毒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减少由药物引起的鱼应激性。

  3.3建立远程诊断系统

  目前,我所正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建立大菱鲆病害远程诊断系统,本系统的建立将会为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为病害的快速、及时诊断提供有力的保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