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池条件。要求池塘沙质底,淤泥少,水深2-3米,面积1-3亩为好,排灌方便,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公分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的一圈浅沟,以便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的捕捞。
2、池塘准备和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鱼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1)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鱼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10-12天,用生石灰清塘。
(2)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也叫“鱼花”。](鳊鱼、白鲢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以培育轮虫、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等浮游动物。
(3)饲料鱼的培育。
①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
②饲料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清水10公分,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入后不用立即投饵,每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添,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公分的鳜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公分左右。
③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入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鳜鱼的优质饵料。④鳜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
3.放养方法。
①直接法:3厘米左右鱼苗下塘,一直养成商品鱼。每亩700-1200尾。
②分步法:经过鱼种培育后养至10厘米再放养,每亩650-800尾。
4.投饲技术。
①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
②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饲料鱼数量的判断池中饲料鱼充足时,鳜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饲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饲料鱼不足时,鳜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则说明池中饲料鱼已基本吃完。
③饲料鱼的适口性: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4、水质管理。
①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
②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③安装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防止鳜鱼缺氧浮头。